【#人生洞察室 18 從看小說練習跨領域結合】
-你看過有人看愛情小說寫那麼多筆記嗎?
最近刻意練習某件事,從愛情小說裡辨識「情緒」、看見「工作方法」以及提出「創新視角解方」。
我絕對不會告訴你,我只是想要找個理由看小說,所以規定自己拿出三色擦擦筆和便利貼,藍色的筆劃職場相關敘述,灰色的筆劃情緒敘述,以及紅色的筆畫我認為的重點以及創新視角。
▌透過小說,更能了解人情緒背後的故事
這樣的練習我也不確定會不會有效,但至少我看小說是看得心安理得(?)
但在認識一位新朋友,從她敘述原生家庭給她的傷害時,她敘述的表情和氛圍,讓我想到一本小說-《#凝散》的主角。
《凝散》的主角雖然家境優渥,但從小都活在媽媽虐待之下,為了求生存,她在每次受到媽媽的虐待時,會發展出一種抽離策略,讓自己抽離身體,感受不到疼痛、感受不到痛苦,甚至無法動彈,直到媽媽發洩完情緒後,她的意識才一點一滴回到身上。
那位朋友敘述她從小就是出氣包,被媽媽常常無故虐待時,那樣的表情似是抽離...
在看到那些小說中描述的情緒在真實出現時,真的很震驚,透過小說的清楚描述,也知道在朋友輕描淡寫的敘述中,背後的痛苦不是幾句話可以解決的。
▌透過小說,了解作者的專業工作領域
前一陣子我看了三四本作者正職工作是護理師的小說,她建構出的小說世界,是醫學中心裡醫生及護理師的愛情故事。
裡面提了大量護理師的工作細節,還提出「反交班」的模式。所謂的反交班,是我們一般工作交班時,會跟接班的人交代一些工作項目,但反交班則是反過來,請下一班的護理師自行了解相關數據、病例和醫囑,再詢問上一班護理師作為補充,這樣真的很考驗護理師的敏感度,因為要有一定的經驗和底子才行。
以這樣的敘述來看,感覺這樣的交班方式,也是個不錯的訓練方式,提升護理師的敏感度,但我實際去問了護理師朋友,她說在她的經驗中,學姊要你反交班都是想電你而已...
不過這樣的反交班方式,倒也滿像法醫在解剖屍體時,透過鑑識科學還原死者的感覺...
但我個人私自認為這樣的訓練,也很適合做為幕僚的訓練呢!
▌透過小說,跳脫既有視角得到不同觀點
《#餘波盪漾》是一本護理師與一個車禍後必須終生坐輪椅的病人愛情故事。
其中有一段對話我一直印象深刻,那是護理師主角為協助剛開始接受自己只能靠著輪椅終生的病人適應輪椅生活的情節...
「你不要用『雙腿』的視角走路,請用『輪椅』的視角。」
「這個社會的人『健康』太久了,視角都『不健康』了。但他們不是故意的,需要你主動去提醒他們,告訴他們:視野,會因為角度不同,而有不同需求,而他們的盲點,會讓你受傷。」
是阿,我們有時候健康太久,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會不小心用自己的視角自以為的提供了些幫助,但實際是造成他們的困擾呢?
如果把剛剛雙引號裡「角度」的改掉,改成-
「視野,會因為『位置』不同,而有不同需求,而他們的盲點,會讓你受傷。」
我們在工作中,是不是常會有這樣的盲點呢?用自己的角度來看消費者,所以推出根本無法解決消費者痛點的產品呢?
在生活中,以為年輕人坐博愛座就是不應該,但其實他身體不舒服、或是在懷孕初期,沒有人看的出來他需要幫助?
故事裡還有一段情節讓我感動,主角得流感一人在家休息,另一個主角來家裡照顧她,發現她家的各種設計,都改成適合輪椅進出的設計。因為主角從醫院借來輪椅,實際模擬過坐輪椅時,家裡的哪些環境設計,會讓輪椅不方便進去,於是照這個實際的體驗,重新改了家裡的設計。
如果我們設計產品、提出方案,也能運用和故事中主角一樣的設身處地,我們就能夠真正打造出合適的產品、提出最量身訂做的方案。
▌最後的收穫:療癒過去的傷痕
閱讀小說和其他工具性書籍不一樣的是,能夠跟著作者的文字,全心進入作者所創造的世界,也許主角的際遇剛好與你相同,於是你會發現,原來這世界有人懂你,你不孤單,也能透過作者筆下的故事,療癒過去的傷痕。
所以不要覺得讀小說很浪費時間阿,閱讀小說是一個很好認識世界、與人互動、培養同理心的過程,額外的收穫是還能夠療癒過去的傷!